手銲缺陷的原因及其對策
缺陷名稱 | 發生原因 | 防止對策 |
氣孔 |
|
|
銲蝕 | 1. 電流太強 2. 銲條不適合 3. 電弧過長 4. 操作方法不良;運棒速度太快 5. 母材不潔 6. 母材過熱 | 1. 使用較低電流 2. 選用適當種類及大小之銲條 3. 保持適當的短電弧 4. 採用正確之角度,較緩之速度,較短之電弧及較窄之織動 5. 清除銲件油漬或銹 6. 使用較小的銲條 |
夾渣 | 1. 前層銲渣未完全清除 2. 銲接電流太低 3. 銲接速度太慢 4. 銲條織動過寬 5. 開槽形狀設計不良 | 1. 徹底清除前層銲渣 2. 採用較高電流 3. 提高銲接速度;使銲渣追在熔池後面 4. 減少銲條織動寬度 5. 改正適當開槽角度及間隙 |
外觀不良 | 1. 銲條不良;銲條吸濕 2. 操作方法不良;運棒速度太快或太慢 3. 銲接電流過高,銲條直徑過粗 4. 銲件過熱 5. 母材不乾淨 | 1. 選用適當的銲條,乾燥後再銲 2. 採用均勻適當之速度及銲接順序;注意銲條角度及銲渣的覆蓋性 3. 選用適當電流及適當直徑之銲條 4. 降低電流與層間溫度 5. 清除母材的污物 |
滲透不足 | 1. 銲條不適當 2. 電流太低 3. 進行速度太快溫度上昇不夠,又進行速度太慢電弧衝力被銲渣所阻擋,不能及予母材 4. 開槽角度太小,根面間隙太窄,根太深 | 1. 選用較具滲透力的銲條 2. 使用適當較高電流 3. 改正適當進行速度;注意電弧長度及角度,使銲渣與熔池分明,防止銲渣先流入槽阻擋電弧的滲透 4. 增加開槽度數及間隙,並減少根深 |
搭疊 | 1. 電流太低 2. 進行速度太慢;銲條角度不當 3. 銲條線徑太大 | 1. 使用適當的電流 2. 使用適合的速度與角度 3. 使用較小徑的銲條 |
變形 | 1. 母材過熱;熱影響區太大 2. 銲接層數太多 3. 銲接順序不適當 4. 施工準備不足;假銲時未預留變形量 5. 母材冷卻過速 6. 開槽及銲縫設計不良 | 1. 選用滲透力低之銲條 2. 使用大銲條及高電流 3. 改正銲接順序 4. 銲接前,使用冶具將銲件固定以免發生翹曲;假銲時預留變形量 5. 避免冷卻過速或預熱母材 6. 減少銲縫間隙,減少開槽度數 |
龜裂 | 1. 母材含有過高的碳、錳合金元素 2. 銲條品質不良或潮濕 3. 銲縫拘束力過強 4. 母材含硫過高不適於銲接 5. 施工準備不足 6. 母材厚度較大,冷卻過速 7. 電流太強 8. 第一道的熔填金屬太少 9. 收尾凹陷及不良 | 1. 使用鹽基度較高的低氫系銲條 2. 使用適宜銲條,並注意乾燥 3. 改良結構設計,注意銲接順序,銲接後行熱處理 4. 避免使用不良鋼材 5. 銲接時需考慮預熱或後熱 6. 預熱母材 7. 使用適當電流 8. 第一道的熔填金屬須充分,使能抵抗收縮應力 9. 補滿收尾的凹痕 |
凹痕(針孔) | 1. 使用銲條不當 2. 銲條潮濕 3. 母材冷卻過速 4. 銲條及母材不潔 5. 銲件含碳、錳成分過高 | 1. 使用適當銲條,如無法消除時用低氫系銲條 2. 使用乾燥過的銲條 3. 減低銲接速度,避免急冷,最好施以預熱或後熱 4. 清除不潔物 5. 使用鹽基度較高的低氫系銲條 |
電弧偏斜 | 1. 在直流電銲時,銲件所生磁場不均,使電弧偏向 | 1. 電弧偏向一方置一地線 2. 正對偏向一方銲接 3. 採用短電弧 4. 改正磁場使趨均一 5. 改用交流電銲 |
線狀結晶 | 1. 氫的溶解量過多時(氫的析出) 2. 包有多量去氧生成物時 3. 銲接部份的冷速度過快 4. 母材之碳、硫含量多時 | 1. 避免急冷,降低銲接速度或預熱母材 2. 使用較佳母材或使用低碳銲條 |
銲珠飛濺過強 | 1. 電流太強 2. 使用錯誤之電銲條 3. 使用錯誤之極性 4. 電弧過長 5. 磁吹 | 1. 使用適當電流 2. 採用乾燥合適的電銲條 3. 使用正確之極性 4. 使用較短的電弧 5. 採用減少磁吹的方法 |
燒穿 | 1. 開槽形狀不當,間隔太大 2. 銲接電流過高 3. 銲接速度過慢 4. 母材過度過熱 | 1. 使根部間隔稍窄,加大根部面 2. 降低銲接電流 3. 增加銲接速度 4. 避免銲接部過熱 |
銀點 | 1. 熔積金屬內的氫氣析出 2. 冷卻速度過快 | 1. 銲後實施100℃的老化處理 2. 使用低氫系電銲條,並加以充分之乾燥 3. 實施預熱 |
融合不足 | 1. 電流太低 2. 移送速度太慢 3. 電銲條角度錯誤 4. 磁吹 5. 銲渣未除淨 | 1. 使用適當電流 2. 使用適當移送速度 3. 保持正確的電銲條角度 4. 改用交流電銲機,或其他減輕磁吹法 5. 徹底清除銲渣 |
留言列表